西安行业资讯

西安行业资讯

NEWS CENTER

西安游泳场馆的空气质量和空气处理

作者: 时间:2025-05-07 浏览量:340

游泳场馆的空气质量管理是一个涉及环境健康、建筑设计和工程技术的复杂课题。以下从问题分析、技术对策和标准完善三个维度进行系统性阐述:

一、空气质量问题的核心成因

  1. 化学污染源

  • 氯胺生成机制:游离氯与尿素、氨等有机物反应生成三卤甲烷(THMs)、氯胺(NH₂Cl等)等DBPs

  • 挥发性有机物(VOCs):泳池消毒剂、人体代谢产物(汗液、皮脂)及建材释放的甲醛等

  • 臭氧副产物:紫外线消毒系统可能产生臭氧

  1. 物理环境特征

  • 高湿环境(85-95%RH):游泳馆标准(JGJ31-2003)要求夏季湿度≤75%,实际运行常超标

  • 温湿度协同效应:高温(28-30℃)加速微生物繁殖,相对湿度>80%时石膏板等建材吸湿量增加3倍

  1. 生物污染源

  • 军团菌风险:空调系统冷却水军团菌检出率可达15-30%

  • 气溶胶传播:池边1m区域可检测到呼吸道病原体浓度较室外高5-10倍

二、关键技术解决方案

  1. 空气处理系统优化

  • 分级通风策略:比赛区采用置换通风(换气效率>80%),休息区采用混合通风

  • 热回收装置:全热交换器可节能30-40%,湿度回收效率达60%

  • UV-C光催化氧化:波长254nm紫外线可使氯胺分解效率达90%以上

  1. 湿度控制技术

  • 转轮除湿系统:露点温度控制精度±1.5℃,处理后空气含湿量≤12g/kg

  • 溶液调湿技术:溴化锂溶液除湿量可达3kg/kg,能耗较冷凝除湿降低25%

  1. 污染物协同治理

  • 光催化氧化装置:TiO₂涂层在300-400nm波长下对THMs降解率>85%

  • 等离子体协同过滤:复合式静电除尘器对PM2.5去除率>95%,臭氧生成量<0.05ppm


76cf39846c0bfb58.jpg60d9638defb75545.jpg

三、标准体系完善路径

  1. 国际标准对标

  • WHO《游泳池水环境指南》(2016)建议:空气氯胺浓度<0.5mg/m³(我国现行标准未规定)

  • ASHRAE 62.1-2019要求:泳池区换气次数≥6ACH(我国JGJ31-2003规定≥4ACH)

  1. 关键指标建议

  • 微生物指标:PM2.5<15μg/m³,CO₂<1500ppm,军团菌检测阴性

  • 化学指标:TVOC<500μg/m³,臭氧日平均<0.1ppm(WHO限值)

  • 热舒适指标:PMV值控制在-0.5~+0.5,风速<0.3m/s

  1. 检测技术升级

  • 在线监测系统:集成NDIR红外传感器(NH₃检测限0.1ppm)、PID传感器(VOCs响应时间<30s)

  • 生物气溶胶采样:气旋式采样器对军团菌捕获效率>80%

四、工程实施建议

  1. 新建场馆设计要点

  • 采用DOAS(专用除湿系统)+辐射供冷/暖的复合空调系统

  • 气流组织模拟:CFD验证CO₂浓度分布均匀性(偏差<15%)

  • 材料选择:墙面使用抗菌硅藻泥(抑菌率>99%)

  1. 既有场馆改造策略

  • 安装智能新风控制系统:基于CO₂浓度的分层调控策略

  • 水处理升级:采用臭氧+紫外线+过氧化氢的多级消毒系统

  • 建筑改造:增加辐射吊顶(热惰性指标D值>10)

五、管理机制创新

  1. 建立空气质量数字孪生系统

  • 融合BIM模型与实时监测数据

  • 预测模型准确率>85%(LSTM神经网络算法)

  1. 推行健康建筑认证

  • 参照WELL标准设置空气品质得分项

  • 引入第三方持续监测认证制度

  1. 从业人员防护规范

  • 制定呼吸防护标准:N95级防护用品配备率

  • 建立健康监护档案:每季度肺功能检测

当前游泳场馆空气质量管理已进入"精准控制"阶段,需要构建涵盖"源头控制-过程治理-末端净化"的全链条技术体系。建议在《公共游泳场所卫生管理规范》修订中纳入WHO推荐的氯胺限值,同时推动建立涵盖空气动力学直径0.3μm颗粒物的综合评价指标。未来发展方向将聚焦于纳米光催化材料应用、基于机器学习的动态调控系统以及建筑围护结构-空调系统-水处理系统的协同优化。